English
新闻中心 - News

耳鸣与新型掩蔽器

来源:助听器价格    时间:2014-06-23
0

 

    根据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耳鸣是指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叫铃声”。耳鸣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困扰,轻则导致失眠、疲劳、压力大、不易放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重则导致情绪消沉、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

    一般临床上并不将耳鸣列为单独的一种疾病,而是将其归为一种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耳鸣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据调查,中国总体耳鸣发生率约为10%,人数达到1.3亿。其中老年人发生率高达30%,约3.9千万。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中青年,肥胖者高于偏瘦者,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耳鸣的种类较多,可以分为生理性耳鸣、病理生理性耳鸣、与某些疾病相关的耳鸣。其中病理生理性耳鸣分为自发性耳鸣、噪声性耳鸣、药物性耳鸣;与某些疾病相关的耳鸣包括体声(肌性、呼吸性、血管性)、传导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鸣和全身疾病性耳鸣(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

    目前,除了上述有明显诱因的耳鸣,多数个体耳鸣发生原因仍然不明确,也没有统一的结论。美国德州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耳鸣的发生原因是大脑在分配声音信号时,对于某些频率声音太多,造成过度刺激,从而感到某一频率声音太强;美国约瑟夫 罗尔斯切科博士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耳鸣发病机制。他认为耳鸣的出现是因为大脑边缘系统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有效阻碍耳鸣信号到达听觉皮层,从而产生了耳鸣。瑞士药品研发机构研发的被称为AM-101耳鸣药品是鼓室内注射凝胶。这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耳鸣。其理论依据是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是听觉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在耳蜗因耳毒性产生耳鸣时,因过度的突触释放的谷氨酸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种新药AM-101则是NMDA受体拮抗剂,形态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凝胶,通过鼓室内注射起到作用。

    耳鸣的治疗是当前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但是耳科医生和听力学家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尝试过的治疗方法包括低强度激光、经颅磁刺激和微电流,药物治疗,助听器治疗和针灸治疗,迷路神经刺激治疗,声音掩蔽习服治疗等。在这些治疗方法中,目前最为有效的仍然是习服治疗(TRT)。耳鸣习服疗法又称耳鸣习惯疗法,是指对耳鸣的适应或习惯。该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不全掩蔽、放松训练、心理调整和转移注意力等。

    用于耳鸣习服疗法的设备目前有多种,包括大型耳鸣治疗仪,盒式耳鸣掩蔽器,甚至使用MP3录制掩蔽声。但是这些设备在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上存在不足。在此,重点介绍一下由杭州爱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耳鸣掩蔽器系列,主要解决了耳鸣掩蔽设备在携带方便性和效果两方面的不足,并且采用了新型掩蔽声,粉红噪声。该公司研发的耳鸣掩蔽系列设备主要包括白噪声耳鸣掩蔽器,粉红噪声耳鸣掩蔽器以及可编程助听掩蔽器。前三种掩蔽器主要用于只有耳鸣而没有听力损失的患者,而后面一种则是用于同时存在听力损失和耳鸣的患者。

    白噪声耳鸣掩蔽器主要用于习服疗法和完全掩蔽。掩蔽器的外形同耳背式助听器,并且使用开放耳塞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掩蔽声的大小可以通过机身上的音量旋钮来调节,起始音量从零开始。

    粉红噪声耳鸣掩蔽器创新性地采用了目前最新的粉红噪声。粉红噪声不同于白噪声,其频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即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利用粉红噪声可以模拟出如瀑布或下雨的声音;而白噪声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内(20-20000Hx)内都是均匀的。而人耳对高频敏感,所以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很躁耳的沙沙声。所以粉红噪声在掩蔽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并且在高强度完全掩蔽时,可以避免高频对残余听力的进一步伤害。粉红噪声耳鸣掩蔽器外形和使用方法同白噪声耳鸣掩蔽器。

    可编程助听掩蔽器则不仅综合了上述两种耳鸣掩蔽器的功能,而且增加了窄带噪声。可编程助听掩蔽器包括爱听科技的所有中高端助听器。其实现方法是在助听器中设置多个聆听程序,选择其中一个程序作为耳鸣掩蔽器程序。并且在该程序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种掩蔽声。所有的掩蔽声大小的调节都是通过助听器编程软件上的按钮来实现的,机器本身不需要音量旋钮。而程序间的切换则是通过虚拟按键实现,即用手掌轻轻在麦克风口轻轻拍两次就能实现聆听程序切换。正是由于实现了全数字可编程,现在连该公司最小的隐形助听器红宝石系列也整合了耳鸣掩蔽功能,成为了助听掩蔽器。助听掩蔽器是用于既有听力损失又有耳鸣的患者。其优势在于患者在使用助听器功能时可以利用环境噪声来掩蔽耳鸣音,而当进入安静环境时则可以切换至耳鸣掩蔽程序,利用机器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掩蔽。

    目前这几款耳鸣掩蔽器已经由国内几家著名医院的耳科专家为病人选配,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粉红噪声掩蔽声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

    目前临床采用药物治疗耳鸣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他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实验中。但是对于长期持续性耳鸣,声音治疗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耳鸣声音治疗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就需要我们基于临床研究成果发展出更多有针对性的耳鸣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