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的耳朵里常能见到耳垢,有的家长怕影响宝宝的听力,就随意用耳勺、发夹、棉签给宝宝掏耳朵,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耳垢又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的皮下组织内的耵聍腺分泌的,它有一定的生理作用,首先,它可以阻止灰尘和小虫侵入耳道;其次,它还可以缓解噪声,有保护鼓膜的作用;再次,它具有油腻性,可以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
随意给宝宝掏耳朵会带来一些危害,宝宝的耳道尚未发育成熟,皮肤娇嫩,而父母又不懂宝宝耳道的特点,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损伤,轻者可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引起感染,甚至形成疖肿,非常疼痛;严重者会损伤鼓膜,病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影响听力。因此父母不要随意给宝宝掏耳朵,如果耳垢太多,要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请医生帮忙解决。
怎么给宝宝掏耳朵?很多妈妈们喜欢每天给宝宝进行清洁,遇到耳朵时,便开始犹豫了:我们的宝宝可以和成人一样进行普通清洁吗?到底怎么给宝宝掏耳朵,请看爱可声一一为您详解。
宝宝耳朵的特点
众所周知,宝宝的耳朵比我们成人的要脆弱的多。特别是婴儿,外耳道很柔软,很容易受伤,所以,要将他的耳垢除去是较困难的。婴儿的外耳道若用火柴棒或耳挖将耳垢除去,会使耳受伤,伤处受到细菌感染而恶化的例子并不少见。由于婴儿头部常常左右摇摆,如把硬的棒状物放进耳内,是非常危险的。
宝宝耳朵怎么掏
通常,婴儿的耳垢会自然排出,耳朵不是清理的越乾净越好,保留些微的耳垢才能保护耳朵。妈咪可以趁着洗澡时,将用纱布或小方巾稍微以清水沾湿,之后就可以开始清洁外耳。只要在耳朵外围绕一圈,维持外耳的干净清爽就可以了,提醒妈妈,千万不要擅自使用棉棒深入内耳道内清洁,因为宝宝的耳道还十分窄小,如此反而容易将杂物推入耳内,破坏自洁机制。如果用手电筒照,发现耳垢好像瓶塞一样塞住耳道的话,且因此听不到声音,应该尽快找耳科医生,请他把耳垢除去。
掏耳朵时需要注意哪些
在洗澡、洗头后,耳朵进水会造成干性耳垢膨胀,导致耳朵闭塞感。在洗澡后若发现婴幼儿耳道口附近潮湿,可以棉棒轻轻拭干;另外,也可用吹风机(离耳道口约 30公分,弱风)将耳朵吹干。由於耳垢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因此只有需要检查耳膜(怀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之不适感(婴儿哭闹),或疑似有听力障碍时才需要清除。
最重要的是,替宝宝洗澡或洗头时应尽量小心,不要使水流进宝宝的耳朵,如果进水了,也别太紧张,只要使用干棉棒或是小方巾将外耳部份的水吸干就好。不过,若宝宝的耳朵出现异常分泌物,妈咪也不要自作聪明地抠内耳清理,得赶紧就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