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全方位生态体支持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外层系统发起系统全面的支持,通过网络直达家庭
从对儿童的影响上来说,生态系统是由微观系统到宏观系统的,但从支持体系上来讲,可由外层系统发起,由专业机构牵头、专业人士引领、家长参与、成年听障人士参与,共同构建系统的听障儿童健康支持体系。如,整合权威专家的建议,组织专业人士编写听障儿童康复指南,给听障儿童家长、康复师、教师等提供科学的建议,并在各大搜索引擎置顶,使家长发现或怀疑儿童存在听力问题,立刻得到专业的指导,缩短家长茫然无助的过程。同时,教育部门、社会力量财政部门给予支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听障儿童和家庭的权益。
从中间系统形成合作性支持,加强家庭与各专业服务机构间的有效互动
听障儿童所需的专业支持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加强对家长、康复师和教师的培训,让全体面向听力障碍的工作者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父母是否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沟通非常重要。在面向家长时,康复师或社工首先要分析家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0),针对不利因素开展家长咨询和指导工作。形成听障儿童家长、协调者和专业人员团队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形式,为听障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康复支持服务和社会心理支持服务12。
增加微观系统内各专业人员与儿童沟通的有效性,增强对儿童的积极行为支持
对听障儿童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注重独立,自信,乐观,合作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后,重在培养其专长,勿将言语清晰度作为判断听障儿童是否康复成功的标准。家长要明确孩子的短板和长处,尽可能扬长补短。即便有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辅助,听障儿童听力水平仍与健听儿童有一定差距,这必然影响其言语清晰度。因此,将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与健听儿童相比较,或希望孩子的言语清晰度完全达到正常儿童水平,长久积累会形成心理压力,造成自信的缺失。正确的知道应是,家长,康复师尽可能早地让听障儿童接受自己听力障碍的现实,努力发展其兴趣和专长,帮助听障儿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
本文由爱可声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出处,了解更多资讯请登陆官方网站查询:www.acos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