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戴上助听器闷闷的,堵的难受。"
"助听器的声音闷闷的,像耳朵堵住了一样"
“戴上助听器后有鼻音,不清爽。”
部分助听器使用者常常会遇到上述问题,这其实是堵耳效应的一种表现。
堵耳效应是使用助听器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本期内容将和大家介绍堵耳效应现象以及解决堵耳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堵耳效应/ 什么是堵耳效应?顾名思义“堵”,是指由于外耳道堵塞后造成的骨导听阈降低的现象。 简单说,外耳道口堵塞,振动产生的能量释放不出去,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耳蜗引起响度增强,这时你会感觉自己发出的声音有回声或者听起来沉闷。
大家现在可以用手指堵上外耳道,再说话试试,是不是会有那种在木桶里说话的“回声”和“闷”的感觉,说话的声音会变得很大?
/为什么会堵耳呢/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和咽鼓管与外界的空气都是相通的。 人体内产生的声音,比如言语声、咀嚼等下颌运动产生的声音,除可通过颅骨振动直接传入耳蜗以外。 也可通过听骨链等中耳结构及颞骨的鼓部传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 当外耳道开放时,这一振动能量可以通过开放的外耳道被释放出去,所以我们感觉不到体内的声音。 举栗子~ 特别是对于使用定制机助听器用户而言,当助听器佩戴好后,会与外耳道内形成一个密闭的含气的空腔,患者的耳道容积变小了,自己说话的声音随着颅骨振动传入容积变小的耳道内,这一振动能量被存留在外耳道内,封闭的外耳道内就会产生额外的声压,产生了低频共振,从而增加了低频声音的强度,被我们所听到。 所以患者会感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变闷,有回声,甚至变调。 /常见5种解决堵耳方法/ 针对助听器使用中的堵耳问题,唯有将外耳道内滞留的能量释放出去,平衡耳内外的气压,方可解决堵耳问题。 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1选择开放式助听器 选配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或选配开放式助听器。 通过开放式的耳塞,泄露掉过多的低频成分,较好的解决了助听器有堵耳的问题。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RIC机,外置受话器,开放式耳塞。 /2改变助听器通气孔尺寸 通气孔的内径增加,长度缩短,会使得低频截止频率上移,增加低频衰减程度,减轻堵耳效应。 /3最小接触技术:改变定制机的形状 耳内式助听器尽量做小,将其前端尽可能深的插入外耳道骨部,与骨部紧密贴合,其它部分与外耳道松散接触,不仅使患者佩戴舒适,而且耳道与助听器或耳模之间有一定的缝歇,从而使软骨振动的能量可以通过这些缝歇释放出去,减弱堵耳效应。 /4软件调试 对堵耳明显的助听器调试,需要通过调试软件,降低助听器的整体低频增益(1000Hz以下)以及提升高频或改变拐点等相关参数等。 通过调试,这样使得低频声音的能量减小,对缓解堵耳效应有一定的帮助 /5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其实,佩戴助听器与镶牙、戴眼镜道理一样。 听损人士初次佩戴助听器都会产生异物感,而且发现自己讲话的声音变得很不熟悉,这是正常现象。 随着助听器佩戴时间的延长,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您会逐渐习惯新的声音,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