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12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将有70~80%的65~75岁成年人患有老年性聋或年龄相关的双侧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数据显示,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四分之三可发生听力损失。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噪音、耳毒性药物和耳部器质性疾病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听力下降。
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干预,长期下去会加速老年人听觉与言语识别能力退化,加重异常情绪与生活不适感,还会造成大脑认知功能减退,甚至可能诱发老年痴呆。详细请查看☞为什么听力损失诱发老年痴呆?原来秘密在这里……
老年性聋是身体机能老化过程中听觉器官老化的表现,出现听力损失下降问题与年龄及发展速度有关,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因人而异。
听力损失不仅会给老年人的精神上带来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困扰。因此听力损失要尽早发现、尽早干预。
建立正确认知
临床上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改善血管微循环药物治疗老年性聋的效果往往不佳。而助听器是治疗各种耳聋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听力障碍患者的耳聋症状。助听器的功能是将声音放大,帮助患者能够容易地听到非常微弱的言语声和环境声,控制背景噪声。
有些老人会认为对助听器一旦产生依赖,就再也不能摘下来了,听力会越来越差。但其实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衰退,保持原来的言语识别能力。
但是,助听器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真耳,我要清楚戴助听器听到的声音和正常耳朵听到的声音不一样。患者想要解决听力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坚持配戴助听器。
听觉康复的适应性训练
很多老年人认为,助听器选配后,就可以听到舒适的声音。
其实不然,我们初次选配助听器,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助听器的验配仅仅是解决听力损失问题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分辨声音,还是在嘈杂环境中聆听,这些都需要通过听觉康复的适应性训练来恢复。
在助听器选配初期,患者可能会感到不习惯,这不是听力变差,而是因为人的大脑需要一些时间来重新适应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
患者在适应后可以逐渐延长每天佩戴助听器的时间,聆听环境、交流用语等都可以由简单到复杂。
听损人士,可以先从马路上、公园里这些简单的、没有太多言语噪声的环境下开始,这些环境相对比较容易分辨言语声与环境声。
其次,在2-3人谈话,打开电视的噪声环境下进行,逐渐训练听力听损人士的注意力及言语分辨能力。之后,可以在小型会议上、广场上以及礼堂内等言语噪声较多的环境中训练。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到验配中心接受听力检查,遵从验配师的康复指导建议,针对聆听问题对助听器进行调试,以发挥助听器的最佳效果。
佩戴助听器的好处,远比你想象中的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11日报道,科学家相信,通过使用助听器让老年人与外界保持联系、时刻处于活跃状态,能够大大延缓与衰老有关的认知退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尽管助听器没能阻止或逆转认知退化,但它们将这一过程放慢了四分之三。戴助听器可使老年痴呆患病过程放慢75%,早戴早受益。
而且老人佩戴助听器其实同戴老花镜、拄拐仗是一样的,改善身体的不适,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您有问题,欢迎留言或加V交流(1339113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