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佩戴助听器,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
初次选配助听器后,用的很好,一段时间后,发现佩戴助听器“听清楚”就变成了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佩戴助听器听不清:
① 助听器出现问题 ② 自身听力下降③ 外部环境太吵
但是,还有一个影响听不清的因素,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
言语识别
听力≠听觉,言语识别率不够,会更容易听不清,而助听器只是辅助听到声音的一种工具。
犹如戴假牙、眼镜一样,只能帮助人们改善生理不适,而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原有的功能。
助听器也是这样,它能帮助听损患者重建听力,与人交流更加方便,但是永远达不到正常耳朵听力的水平。
认识言语识别率 言语测听是用言语信号作为刺激声来检查被试者的言语听阈及言语识别能力,是听力测试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般,用纯音测听来测试听力损失患者多大的声音才能听得到。 主要评估受试者对所听言语的听觉敏感(理解能力)度和清晰度(识别能力)。 在佩戴上助听器后,听力师会问患者一些问题,让患者回答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言语测试。
听不清,很多情况是因为部分频率长期补偿不到位,造成言语的丢失,大脑识别言语的功能也在退化,大脑发生听觉遗忘。
听力损失时间越长,言语识别就越差。
提高言语识别率
如果您听力下降,请及时进行听力干预,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保持听觉通路能持续接受到足够的言语刺激。
其次,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佩戴助听器后进行合适的康复训练。 读报纸、看新闻联播 建议老人可以多读读报纸,也可以多看看新闻联播节目。 家属与伙伴的支持配合 听损患者与家属或者伙伴交谈时,尽量要求其面对面、近距离、放慢语速、使用短句。 部分感音听损人士,由于长时间未干预产生不同程度的听觉剥夺,中枢神经处理声音能力下降,无法迅速听懂说话者的语义,因此需要家属(伙伴)适当放慢语速,吐字清楚地与患者交流。 除此之外,家属还需要鼓励助听器佩戴者面对面交流。 坚持康复训练 不管是佩戴助听器还是进行语言康复,都需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看到更好的效果。 戴助听器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帮您提高对言语的辨识与理解,真正处理言语的部位在大脑。
所以即使听力补偿好了,言语分辨能力也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您有问题,扫一扫二维码,欢迎留言或加V交流(13391132543)。
▼免费听力检查:1339113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