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全国第22次爱耳日,据全国第二次抽样调查数字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数约为2780万,占残疾人1/4,为残疾人总数首位。
中国残联等11部门联合公布,此次“爱耳日”的宣传口号:
在爱耳日来临之际,爱可声助听器推出听力损失相关的公众宣传、提高大家爱耳护耳意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的耳朵由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和中耳负责传导声音,将声音传递至内耳,内耳里的耳蜗是听觉感知器官。
因此,当听力损失发生在外耳或中耳部位,导致声音无法传递至内耳,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通常,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恢复听力。
如果无法恢复听力,通过使用助听器就能改善听力问题。
然而,大多数的听力损失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发生在内耳,是听神经或耳蜗受损。耳蜗里感知声音的毛细胞一旦受损,就无法再生,且不可逆。
而且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随着听觉系统失真,即使可以听得到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但是也很难听得清听得懂言语声。
(ps:根据国家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那么听力损失是耳朵的问题,对吗?
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因为耳朵确实听不见,但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们的外耳帮助收集声音,中耳将声音传输到耳蜗系统之中,当声波通过耳蜗里面的液体时,耳蜗里面的毛细胞运动,刺激听觉神经发送脉冲到我们的大脑。
当听觉神经失去功能,不再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时,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无法得到声音信息刺激,大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声音,从而无法理解它们。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听不懂的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人们从发现听力损失到寻求干预平均需要花费7至10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刚开始您会发现与人沟通听不清楚,声音会不自觉放大,还容易打岔。
久而久之,听力损失可能会逐渐改变您的生活方式, 比如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变得焦虑、怀疑、孤僻等等。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会显著增加患有老年痴呆的风险。(点击小卡片查看☟)
因此,当您发现自己听力下降时,请及时前往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听力检查并选配助听器。
助听器将是您最好的搭档!
往期精选
如果您需要咨询听力、助听器选配等问题,可以关注【爱可声助听器】公众号后,回复【咨询】,即可获得听力师联系方式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爱可声总部听力中心:杭州市文一西路998号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5号楼601A
售后服务电话:0571-8102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