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现有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多重残疾人中有听力残疾的人数为776万人。据推算0—6岁单纯听力残疾人数为:3.92万人,多重残疾中听力残疾人数为9.78万人,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总数为13.7万人,听力残疾现患率为0.14%。于听力损失者来说,“早发现早佩戴”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防止听力的下降,及培养儿童的听觉习惯,让听障者尽早回到有声世界。
助听器从佩戴位置及外形的角度又可分为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完全耳道式助听器,100%隐形助听器。当前助听器主要分为模拟助听器与数字助听器两种。其中模拟助听器是不管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形状,对声音进行统一的放大,而数字助听器是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曲线形状进行精确的补偿。由于数字助听器对听力的补偿效果及患者的残余听力保护效果都要较模拟助听器更好,所以当前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的产品以数字助听器为主。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耳机(受话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开关
6.电源供放大器用的锌空气电池。
隐形助听器较其他类型助听器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在佩戴上达到了“100%隐形”,更美观,时尚,有自信。
2. 体积小,佩戴更轻巧舒适,活动方便。
3. 保留了耳廓和耳道的声学功能。
4. 助听器更接近鼓膜,验配时所需增益更小,适配范围可覆盖到重度耳聋患者。
一大批听力损失的患者在寻找能在佩戴上达到相对隐蔽的助听器,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对隐形助听器有需求的人都能佩戴,隐形助听器和耳内式助听器一样,佩戴者的耳道应该是发育成型的,所以青少年及中年比较适合;其外形远小于传统CIC的体积,主体部分的配戴位置处于第二耳道弯内,所以耳道不能过短或过窄,且中耳无疾病;听力损失≤85dB(部分助听器可扩大到100dB),言语识别率在中等水平,即可以大概听懂别人说话内容。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隐形助听器有:爱可声的红宝石系列、峰力的纳米系列、斯达克的玫系、西门子的至尊幻影。每款隐形助听器都有各自的特点。随着研发团队的努力会有更舒适、更符合听损、更隐蔽的助听器会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