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上来说,人一到了老年,尤其是上了60岁以后,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听觉器官也是一样,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耳聋现象,但也有一些人,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出现了耳聋现象,不要以为老年性耳聋属于自然现象就忽略了对父母听力障碍的关心,老年人一旦听力下降,就会出现听不到或者听不清的现象。从此,交流出现障碍,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看电视,声音调得老大,影响了家人和邻里。有的老人会觉得自已被家人遗弃了,严重的影响了其身心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耳聋的老人脾气会暴躁、多疑、孤僻、没有安全感、反应变缓,更会加速老年痴呆的进程。
如果一旦发现老人有听力下降的问题,家人一定要及时鼓励并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诊治疗,严重者要及时验配合适的助听器。子女对听力障碍老人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应有所了解,积极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老人的孤寂感,给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消除怀疑。
家人要经常与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适当的身体接触,尽管老人并不能全部听清,但交谈的功能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同样还有爱的表达,爱可以用声音传递,亲近的动作比语言更能慰藉老人的心。
合适给老人建立新的爱好,可以给老人买金鱼、鸟雀,小猫之类的动物,让老人用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这样能缓解因耳聋而产生的古怪性格,使其以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的体谅老人,体谅他们听觉不变之处,多和老人交流接触,没有了声音,我们一样能够传递我们的爱,我们要多给他们身体与身心上的关系与关怀,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尽量减少老人的估计感,多给他们关心和照顾,让“耳聋”的老年人不在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