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听障儿童 - Hearing college

听力杀手——耳毒性药物

来源:助听器     时间:2014-11-17
0

  

      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如果你现已有感音性的听觉损失,不管这损失是什么造成的,一旦服用了耳毒性药物,那么你更容易遭到听力损失的加重。中毒症状主要为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 
                      

    去看其他疾病时也要自己留意如下药品的使用,它们均具有耳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 托布霉素、洁霉素等。药物至聋的人中,有83%是由这类药物引起的。
  2、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 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8等。
  3、水杨酸盐:阿斯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抗肿瘤药物:顺铂、痰芥、博来霉素、氨甲嘌昤等。
  6、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苯达嗪、胰岛素等。

     注意事项:
     1.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毒性较强的药物,不宜用作轻、中度感染和门诊一线用药。
     2.本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从而引起先天性耳聋,孕妇应避免用药。
     3.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应采取较小治疗量。
     4.对新生儿和婴幼儿应慎用,因为药物在其内耳停留时间更长。
     5. 疗程不宜超过2周,应用时应监测听力、尿常规及肾功能、前庭功能,有条件的应监测血药浓度。
     6. 出现耳源性毒性反应,应立即停药,可应用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多种维生素和钙剂等治疗。